关于开设网络技术专业
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
的论证材料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成了重要的财产,无论是国防战略和国计民生,或是普通大众,都对信息安全提出高标准高要求,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供不应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丰富的信息资源广泛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问题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我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胁和攻击,加强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避免私密信息被非法泄露或直接经济损失是保护个人隐私,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
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除了被动地依靠技术支撑之外,更关键的是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教育是社会科学进步的基础,通过教育积极主动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是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开办信息安全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但都处于刚起步阶段,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规范的标准体系,比较混乱,实验条件普遍较差,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对开办信息安全专业的必要性以及课程设置合理性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1、中职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必要性
在我国中职院校中,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学生。然而面对整个国际社会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我国专业人才的输出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对人才的迫切需求。2003年,中央27号文指出“要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和培训机构建设,加快培养信息安全人才”。同年,美国白宫公布《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也强调“所有安全问题的解决都严重依赖于高校教育和社会科研机构力量的共同参与,要注重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可见,现代教育急需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使其具有专业的安全意识并能防止危害发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中职院校中开展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模式应该摒除传统教育的重理论而轻实践,要充分体现“技能”特色,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
2、现阶段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刚起步
我国现阶段教育体系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各职业院校提供的课程多数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和专业认证等因素考虑,国内外现有的关于信息安全课程设计的资料很少,无论是课程设置方面还是教材选择、参考书籍等可供参考的材料为数不多。
在符合学校职业教育定位的基础上,信息安全课程的设计最好是紧贴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对信息安全人才要求培养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理论知识和技术,满足学生需求。学校方面也要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仿真模拟环境,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3、合理设置信息安全专业课程
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校中职教育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攻防技术、组网原理与实践、电子商务安全、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信息对抗、信息隐藏这些方面是实用型,社会需求量大,应该增强这方面专业核心课的分量。中职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中职院校中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目标是培养出一批毕业就能就业,在工作岗位上能实实在在解决具体安全问题的行家,并不要求去培养计算机方面的全才,或是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战略人才。
4、总结
信息安全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预示着我国信息安全很快将成为热门的支柱学科,市场岗位需求量不断增加,开办该专业的学校会越来越多、招生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我校开办信息安全专业,培养人才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中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与其他专业相互渗透,突出“职业”特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也会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整体教育办学质量与效益,让学生学有所用,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