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检索与统计并能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常用操作
2.掌握数据的查询和统计
3.掌握窗体的设计与使用
4.掌握报表的设计与使用
5.理解宏、数据访问页、模块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具备利用数据库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2.能够制作数据库综合项目
三、参考学时
68学时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教学 项目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活动设计建议 | 参考 学时 |
---|
1 | 数据库及表 | 1.认识数据库软件的界面及其组成部分 2.掌握表的字段名和数据类型的设置 3.掌握如何建立表间关系 |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 10 |
2 | 数据查询 | 1.掌握数据的查询方法 | 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将知识融入其中,实现做与学的融合 | 16 |
3 | 窗体美化 | 1.掌握工具箱控件的功能 2.利用各控件的功能和属性的设置来实现对窗体的美化 | 1.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将知识融入其中,实现做与学的融合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 20 |
4 | 报表 | 1.掌握创建、编辑报表的方法 2.熟练掌握报表的分组和排序 | 教师演示教学,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 12 |
5 | 连接 | 1.了解命令按钮的使用 2.使用命令按钮,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 | 教师讲解按钮的功能和使用要点 | 10 |
六、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师多媒体演示项目、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进行。教师展示项目,提供项目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分析,小组共同合作探究学习,开展项目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对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二)评价方法
本课程实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过程学习,同时强调学生的最后学习效果(即作品展示),评价的方式包括师生评价、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及企业项目评价等多种评价。
(三)教学条件
开展本课程教学需要在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各种功能演示以及项目教学都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生的小组学习和教师的个别化辅导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四)教材编写
本课程资源需要积累各种模块案例,案例需包含所学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组织实践经验强的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1.根据课程教学标准,结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开发符合课程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要求汇集相关的教学素材,提供课程各知识点,形成教学资源库。各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课件,形成具有个人风格和专业特色的课件。
2.建议相关课程积累各种案例资源。案例库包含案例的文字说明和案例的效果演示,并组织实践经验强的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3.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课件、考试模拟软件和网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尽可能收集、制作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授课录像、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教案、项目案例、授课计划、实训指导、学习指南、网络资源、试题题库等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