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学校各专业一年级学生
教学课时:66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影视音乐鉴赏是对影视作品艺术效果进行有益补充的一种特殊的音乐表达形式,影视音乐在表演上具有一定的艺术张力和自身内在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伴随着科学技术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影视音乐鉴赏课程基于警校的实际学情,以优秀的影视作品
为素材,通过视频的选择、优化和二次剪辑,将优秀影视作品,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作品对比,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从而对影视作品的内涵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并采用“讲授-欣赏-感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的美育知识,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力目标
通过鉴赏影视作品,学习影视理论,参加艺术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味,陶艺情操,
发展个性,了解吸纳中外优秀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影视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66学时)
课 内 | 内容1 | 内容2 | 内容3 |
音乐理论 | 音乐名人介绍 |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 |
内容4 | 内容5 | 内容6 |
戏曲鉴赏 | 歌剧鉴赏 | 流行音乐鉴赏 |
内容7 | 内容8 | |
歌曲鉴赏 | 中外优秀影片鉴赏 | |
课外 | 参加学校社团实践活动并代表学校外出表演等。 |
| | | |
1、通过不同内容的讲解与感受,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要重点选择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各种中外优秀影片,指导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鉴赏,深刻理解作品的灵魂,更好地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2、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社团实践活动,通过学习锻炼,发掘学生表现潜能,体验创造乐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五、教学实施
1、遵循鉴赏规律,注重感知体验。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情感体验。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开展合作学习。
2、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衔接融合。
教师应善于把握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的教学思路合理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要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关注影视音乐与文学、社会、民族背景之间的有机联系。要注重不同模块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交叉融合,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3、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运用启发诱导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秀案例赏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创新来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教学模式以互动为主,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课堂讨论,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教学领域。
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利用本地区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优势和艺术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各种文化、创设具有研究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六、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1、评价原则与内容。
要在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核的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整体水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的鉴赏感受,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评价方式与方法。
要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提倡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性的评价,采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整体表现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