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法》课程标准
导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警务技能部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道路交通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道路交通执勤执法工作奠定基础,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律法规意识,课程内容突出知识性、实用性,课程内容设置紧密结合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围绕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各项只是展开,在教学中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将贯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本课程在课上教学、作业、考试等方面将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
课程目标
1、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法律法规。
2、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和路权。
3、掌握道路通行条件和通行规则,掌握交通指挥手势。
4、熟悉机动车管理和驾驶人管理的相关知识。
5、了解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并能处理简单的交通事故。
6、熟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到文明守法。
三、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
课程教学内容 | 课时安排 |
道路交通安全法概念、基本原则 | 4 |
道路通行规则和通行条件 | 6 |
机动车管理 | 6 |
驾驶人管理 | 4 |
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 | 6 |
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 4 |
四、课程评价方案
本课程评价原则是以评促学,坚持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可以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等形式,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的选择与编写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教程》。本教材由临汾警校警务技能部的教师编写。
(二)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坚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交通手势的指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课程计划中应包括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的社会实践,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观能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交通安全的实际运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交通安全知识,有利于学生奠定未来交通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率。
4、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资源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的能够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换,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充分利用社会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