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建设成果
制定方案、落实计划,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全校开始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召开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会,统一思想,征求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意见。讨论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今后工作的具体实施细节。结合调研情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工作,陆续对教学情境设定、工作页撰写、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等进行了研讨和修改制订。重点讨论培养目标定位以及课程安排。
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的建设工作——将生产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学”和“做”相融合,使学生逐步适应职业岗位,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完成了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体育》等公共课程。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本专业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开展模块化教学,积极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程建设丰富完善
本专业先后建设4门校级核心课程,建立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实习大纲与指导书、多媒体课件、习题试题库、网络共享资源等,实现课程建设资源共享。专业部多批次组织学生到我专业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得到了我校相关合作企业单位的一致认可。通过走“校、企”的专业办学模式,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紧密与地方经济实践结合,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和解决行业实践问题的理论水平。推广“校、企”的专业办学模式。
健全评价体系,教学效果显成效
建立分级评价体系
一是落实《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方案》的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了《弹性学分制方案》。
发挥多方综合力量
一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抓。要做到经常教育、经常训练、经常检查评比,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同时做好优秀学生的表彰和习惯较差学生的督导工作,以榜样带动后进。
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优秀学生的学习事迹,指出他们的长处,促使这些同学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激励其他同学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奋起直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实训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建设期内,新建3个实训室,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管理,共同开发贴近生产实践的实训项目,为顺利实施“项目引导、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设备保障。
一、建设工作经验分析
需要进一步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学实训方法上具有创新性,不能按原先的老路来办。需要在校企合作上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共同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不断拉近学校到岗位的距离。
需要紧紧围绕校企合作:现在职业教育是以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或一体化为基本形态,没有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是不合格的职业教育,没有进行企业调研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无用的人才方案,没有企业参与的教育教学是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的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应当以企业紧密合作为重点,应当不断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探索校企一体化的专业建设。
二、为专业建设的发展奠定了核心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是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第一大模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大模块,它是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同时它和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机制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持续推进本项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建示范校建设而开展的工作,而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服务,同时也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紧密相关,是学校整体提高的必经之路,该项工作的开展应该持续下去,坚持下去,并且还应该充分发挥本项建设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