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一、 建设成果1. 制定方案、落实计划,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全校开始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召开计算机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会,统一思想,征求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意见。讨论并制订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今后工作的具体实施细节。结合调研情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工作,陆续对教学情境设定、工作页撰写、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等进行了研讨和修改制订。重点讨论培养目标定位以及课程安排。 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的建设工作——将生产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学”和“做”相融合,使学生逐步适应职业岗位,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1、完成了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体育》等公共课程。 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约2/3专业课程) 表1-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关系表 工作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课程名称 | | 1.办公文员 | 图文排版 | 办公文档处理 多媒体技术 | | | 来访接待及电话接听 | 办公高级应用 录入技术 | | 文件收发 | | 会务布置 | | 2.图像处理员 | 图像处理 | 图形图像处理1 图形图像处理2 图形图像处理综合实训 | | | | 网页主页设计制作 | 网页制作 | | 效果图修改 | | 网页美化 | | Flash图形修改处理 | 动画制作 | | 视频软件处理加工 | 影视制作 视频音频编辑处理综合实训 | | | 3.计算机网络维护员 | 网络环境维护 | 计算机网络搭建 网络综合布线 网络运行维护 网络安全 | | | | | 主机存储管理 | 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 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ver 2003 网络工程综合实训 | | | 硬件设备管理 | | 数据备份管理 | | 应用软件维护 | | 4.计算机硬件维修员 | 组装电脑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 | 系统安装 | | 产品价格表维护 | IT产品营销 | | 客户沟通与交流 | | 产品及方案推荐 | | 台式显示器的维护 | 计算机及外设维修 计算机调试 | | 台式主机的维修 | | 笔记本的维护 | | 外设维护 | |
1.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本专业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开展模块化教学,积极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2. 课程建设丰富完善 本专业先后建设4门校级核心课程,建立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实习大纲与指导书、多媒体课件、习题试题库、网络共享资源等,实现课程建设资源共享。专业部多批次组织学生到我专业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得到了我校相关合作企业单位的一致认可。通过走“校、企”的专业办学模式,计算机应用专业紧密与地方经济实践结合,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和解决行业实践问题的理论水平。为地方培养了大量的信息技术行业人才。学生的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积极肯定。逐步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广“校、企”的专业办学模式。受益的学生覆盖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四个专业方向,随着专业建设的深入,近两年来学生就业率、竞赛获奖均有普遍提升。 3. 健全评价体系,教学效果显成效 a) 建立分级评价体系 一是落实《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方案》的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了《弹性学分制方案》。 b) 发挥多方综合力量 一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抓。要做到经常教育、经常训练、经常检查评比,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同时做好优秀学生的表彰和习惯较差学生的督导工作,以榜样带动后进。 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优秀学生的学习事迹,指出他们的长处,促使这些同学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激励其他同学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奋起直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4. 实训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建设期内,扩建1个实训室,新建4个实训室,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管理,共同开发贴近生产实践的实训项目,为顺利实施“项目引导、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设备保障。 二、 建设工作经验分析需要进一步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学实训方法上具有创新性,不能按原先的老路来办。需要在校企合作上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共同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不断拉近学校到岗位的距离。 需要紧紧围绕校企合作:现在职业教育是以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或一体化为基本形态,没有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是不合格的职业教育,没有进行企业调研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无用的人才方案,没有企业参与的教育教学是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的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应当以企业紧密合作为重点,应当不断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探索校企一体化的专业建设。 三、 为专业建设的发展奠定了核心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是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第一大模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大模块,它是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同时它和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机制有着紧密的联系。 四、 持续推进本项建设工作的必要性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建示范校建设而开展的工作,而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服务,同时也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紧密相关,是学校整体提高的必经之路,该项工作的开展应该持续下去,坚持下去,并且还应该充分发挥本项建设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