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管理实施性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 防火管理
二、专业代码 680110
三、学 制 三年
四、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上合格,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熟悉消防工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防火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防火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六、职业范围
1、职业面向
依据我校学制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
消防工程公司消防专业人员大型企事业单位消防部门负责人。
2、职业资格证书与要求
根据本专业特点和行业认可度,本专业主要确定了:建(构)筑物消防员认证体系,具体为:
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
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中级---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高级---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技师---建(构)筑物消防(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高级技师---建(构)筑物消防(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七、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1、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各类防火学科理论知识基础知识;
(3)掌握消防系统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使用方法;
(4)掌握相关专业方向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应用知识;
(5)熟悉行业发展规律,掌握消防法规、消防监督管理、防火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6)具有相关法规、政策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结构
(1)掌握防火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掌握防火管理设计创作及制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3)具有独立从事防火管理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
(4)具备工程CAD绘图识别能力;
(5)熟悉相关经济、行业的法规、政策;
(6)掌握国内外防火管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 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业精神。
(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道德完善的人格;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善于沟通和交流,富于团队合作精神。
(3)掌握必须的公共文化基础理论,其中计算机应通过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证书考试。
(4)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4、课程与岗位能力分析
本专业学生可到各类机关、重要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安全监察、生产安全监察、消防中控室监管等与消防管理有关的工作,从事消防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消防产品和器材的生产、销售与维修等工作。
本专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课程对应表见附表1所示。
5、职业核心能力
(1)识别图纸能力;
(2)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3)消防系统设计创作制作能力;
(4)消防法规、消防监督管理、防火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能力;
(5)阅读本专业一般英文资料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八、培养模式及教学要求
1、培养模式简述
本专业以“项目带动式”为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第五、六学期为顶岗实习。
2、教学模式
在校的前四个学期内,每学期都设定一个主攻方向或主体项目,使学生每学期都能获得相对完整的知识技能,并且达到行业要求的岗位职业能力。课程的设置从初级到高级,逐步的向学生传授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完整的项目制作训练。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某个模块得到深度有效的训练和提高,从而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防火事业本身具有的综合性质,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结构,如与防火学科理论知识相关的防火管理知识;与防火学科应用技术特点有关的消防系统设计知识等。 防火工程施工单位急需懂技术、能施工的技术型人员,主要体现为对消防系统中工程CAD绘图技术,与电子、电气等相关的火灾报警技术,消防工程预算编制技术等的掌握。由于目前防火设备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同时建筑高层化、智能化,各种设施复杂化,使防火工程岗位急需懂得现代消防技术装备的使用,了解相应国家规范的从业人员。社会各基层单位需要大量掌握现代防火知识的防火管理、设施维护及销售人员。
3、主要开设课程说明
本专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室内、室外、土木建筑、电气,化学,还涉及一些城市规划。包括:建筑技术基础、化工技术基础、电气防火安全技术、火灾监控技术、固定灭火设施、消防法规、危险化学品防火、城市消防规划概论、火灾调查、消防燃烧学、建筑防火、工业企业防火、消防监督检查、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实习、社会调查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每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教学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基本分为: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
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语文、数学、英语、艺术鉴赏、影视音乐鉴赏、计算机应用基础、普体;
公共专业基础课程
危化品基础知识;
专业理论课程
电气防火安全技术、消防法规、火灾监控技术、固定灭火设施、危险化学品防火;
专业设计课程(必修课程)
建筑防火、工业企业防火、消防监督检查。
九、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总周数分配表
周 数 学 年 | 学 期 | 入学 教育 | 课 堂 教 学 | 复 习 考 试 | 公 益 劳 动 | 机 动 | 毕业综 合 实 训 | 毕 业 实 习 | 毕 业 实习调研报告 | 毕 业 教 育 | 寒 暑 假 | 合计 |
学期 | 学年 |
一 | 1 | 4 | 14 | 1 | | 1 | | | | | 4 | 24 | 51 |
2 | | 17 | 1 | 1 | 1 | | | | | 7 | 27 |
二 | 3 | | 17 | 1 | | 2 | | | | | 4 | 24 | 50 |
4 | | 17 | 1 | | 1 | | | | | 7 | 26 |
三 | 5 | | | | | | 1 | 20 | | | 4 | 25 | 46 |
6 | | | | | | | 17 | 3 | 1 | | 21 |
合计 | | 4 | 65 | 4 | 1 | 6 | 1 | 37 | 3 | 1 | 26 | 147 |
课 程 类 型 | 课 程 序 号 | 课程名称 | 教学时间分配 | 学期及周学时 |
教 学 总 时 数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第 一 学 期14周 | 第 二 学 期17周 | 第 三 学 期17周 | 第 四 学 期17周 | 第 五 学 期18周 | 第 六 学 期17周 | 考核形式 |
讲 授 | 讨 论 | 习 题 | 实 习 | 实 验 | 实 训 |
政治思想课程189 11.6% | 1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56 | 34 | 22 | | | | | 4 | | | | | | |
2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68 | 41 | 27 | | | | | | 4 | | | 毕业综合实训 毕业实习 | 毕业实习 毕业 实习调研报告 | |
3 | 职业生涯规划 | 65 | 40 | 25 | | | | | 1 | 1 | 1 | 1 | ▲ |
人文科技课程389 23.9% | 4 | 语文 | 56 | 34 | | 22 | | | | 4 | | | | ▲ |
5 | 数学 | 56 | 34 | | 22 | | | | 4 | | | | ▲ |
6 | 英语 | 124 | 74 | | | | | 50 | 4 | 4 | | | ▲ |
7 | 计算机应用 | 119 | 60 | | | | | 59 | | 4 | 3 | | |
8 | 心理健康 | 34 | 34 | | | | | | | | | 2 | |
警体技能课程192 11.8% | 9 | 体育 | 56 | 6 | | | | | 50 | 4 | | | | p |
10 | 擒敌技术 | 68 | 8 | | | | | 60 | | 4 | | | ▲ |
11 | 查缉战术 | 34 | 4 | | | | | 30 | | | 2 | | ▲ |
12 | 射击 | 34 | 4 | | | | | 30 | | | | 2 | |
法律基础课程 170 10.4% | 13 | 刑 法 | 68 | 34 | 34 | | | | | | 4 | | | ▲ |
14 | 刑事诉讼法 | 51 | 26 | 25 | | | | | | | 3 | | ▲ |
15 | 行政法 | 51 | 26 | 25 | | | | | | | | 3 | ▲ |
专业基础课程433 26.6% | 16 | 危化品基础知识 | 42 | 21 | | | | | 21 | 3 | | | | ▲ |
17 | 危险物品管理 | 51 | 30 | | | | | 21 | | | | 3 | |
18 | 电气防火安全技术 | 51 | 35 | | | | | 16 | | 3 | | | |
19 | 消防法规 | 34 | 17 | | | | | 17 | | 2 | | | ▲ |
20 | 信息系统应用 | 85 | 42 | | | | | 43 | | | | 5 | ▲ |
21 | 火灾监控技术 | 68 | 42 | | | | | 26 | | | 4 | | |
22 | 固定灭火设施 | 34 | 17 | | | | | 17 | | | 2 | | |
23 | 危险化学品防火 | 51 | 25 | | | | | 26 | | | 3 | | ▲ |
专业课程255 15.6% | 24 | 消防管理 | 51 | 20 | | | | | 31 | | | 3 | | |
25 | 防火技能 | 51 | 20 | | | | | 31 | | | 3 | | ▲ |
26 | 灭火救援 | 51 | 20 | | | | | 31 | | | | 3 | ▲ |
27 | 安全防范技术 | 51 | 20 | | | | | 31 | | | | 3 | |
28 | 火灾调查 | 51 | 20 | | | | | 31 | | | | 3 | |
合 计 | 1628 | 788 | 158 | 44 | | | 638 | 24 | 26 | 24 | 25 | | |
课程设置及学期分配表
备注:▲代表的课程为考试课
十、教学实施
1、教学要求
1.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2职业技能课
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防火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大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性。
2、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一、教学评价
1、专业技能课的考核
专业技能课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又要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督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1.1过程性考核
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和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 核评价。同时,从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1.2终结性考核
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期末考试或答辩等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
1.3课程总体评价
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过程性考核评价、终结性考核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人课程成绩。
2、顶岗实习的考核
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十二、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本专业建设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并不断打造教学名师。现有专业教师13名,其中校内专任教师8人,兼课教师1名,均具有电子类、安全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其中80%具有中高级职称,50%为“双师型”教师;校外行业兼职教师5名,他们在行业企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实践操作水平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承担相应的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