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090100)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初中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学习年限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应用型计算机操作人才、计算机维护人才、图像图形处理等
五、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2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3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4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92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中体现专业特色 | 192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中体现专业特色 | 128 |
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中体现专业特色 | 128 |
9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10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1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常用工具 软件 | 掌握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虚拟机、特殊文档编辑与格式转换、翻译工具、网络管理与数据传输、即时通信、信息安全、云办公、数据产品及移动设备连接和数据传输、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技能 | 32 |
2 | 计算机录入技术 | 了解计算机信息领域进行办公、信息处理的基础录入方法,掌握准确、快速的中、英文盲打、听打录入技能,并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熟悉语音、手写和其他外国语言文字的录入方法 | 96 |
3 | 计算机编程基础 | 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类型、表达式、逻辑关系、流程控制等知识,熟悉计算机编辑从需求分析到软件发布的业务流程,掌握可视化程序界面设计、数据库连接、多媒体与网络应用等编程方法,能使用编辑工具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程序 | 128 |
4 | 数据库应用基础 | 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掌握主流数据库系统安装、数据库创建、数据访问及修改、设计窗体、备份与还原、安全管理、数据连接等相关技能,熟悉SQL查询语言的基本语法与应用,能使用数据库工具进行简单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 | 64 |
5 | 图形图像 处理 | 了解图形图像处理及相关美学基础知识,理解平面设计与创意的基本要求,熟悉不同类型图形图像处理业务的规范要求与表现手法,掌握应用平面设计主流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图文编辑,图像处理等业务应用 | 64 |
6 | 多媒体制作 | 了解多媒体制作的基础知识,理解动画形成原理与多媒体制作的基本要求,掌握二维动画元素绘制、动画编辑、多媒体素材处理、打包集成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二维动画设计和多媒体制作主流软件进行简单动画设计和多媒体素材合成 | 96 |
7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类型、组成、应用等基础知识,熟悉网络工作原理、网络协议和网络规划相关知识,掌握简单局域网搭建及应用、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网络服务器安装与调试等基本技能 | 64 |
8 | 网页设计与制作 | 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熟悉HTML和脚本语言相关知识,掌握站点创建、网页元素编辑、表格应用、层和框架布局、网页行为添加、样式与模板应用、表单元素使用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主流网页设计软件进行不同风格的简单网页设计以及简单网页代码和脚本编写 | 64 |
9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配装计算机、安装计算机系统软件、常用应用软件及简单网络应用工作流程,掌握个人计算机的硬件拆装、软件安装、外设连接与配置,能诊断与排除计算机硬件简单故障 | 96 |
2、专业(技能)方向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数据库高级应用 | 熟悉中、大型数据库的设计、创建数据库、创建表、更新和查询记录、SQL查询语言、视图和索引、用户自定义函数、存储过程、触发器、管理数据库安全、备份和还原数据库、导入和导出数据等相关技能,掌握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技能 | 64 |
2 | 信息化管理与 运作 | 了解信息化与组织信息化管理内涵、理解信息化的规划、组织、管理、控制与评价管理机制,掌握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与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 48 |
3 | 信息安全 | 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理解信息安全规范及构成信息安全威胁的原理与防御机制,掌握单机和网络病毒防范、安全漏洞修复、数据保护、攻击防御、安全策略编制、计算机主流设备日常维护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技能 | 64 |
3、专业选修课
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
网页动画制作
云计算应用
移动终端
其他
4、综合实训
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要求灵活安排综合实训,建议以计算机应用的综合项目或采用企业真实工作项目等方式进行,也可以和学生技能证书考核要求结合进行。时间安排上可以结合课程的进度,安排在每个学期,也可以统一安排在第5学期。技能考证要在当地教育主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完成,证书要求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为准,可以是国家相关部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的职业技能证书,也可以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统一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体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六、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大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可实行工学交替等弹性学制。要合理调配专业教师、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双证”的获得率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渐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种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二)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2、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八、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教师就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专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或相应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工种中级(含)以上职业资格,能够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参加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