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情况 | 1、2002年、2004年、2005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获得本校优秀教师。 2、2004年、2008年、2012年、2013年分别获得山西省公安厅“山西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 3、2004年---2007年获得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学能手”。 4、2003年教案《治安案件证据》、《治安行政复议》分别获得山西省高职与中专教育学会优秀教案三等奖。 5、2001年论文《论教学艺术的特性》获得语文教学通讯第四届“语通杯”二等奖。 6、2012年论文《警营文化建设之我见》获山西省警察协会山西省第三届警学论坛三等奖。 |
教学经验及成就 |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最基础、最主要的实践阵地就是课堂,缺失了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课堂教学,我追求的是特具生命力的教学效果。而对于课堂教学生命力的所在,一节课的生命力不在预设,而在生成。所以,对于课堂教学,一要精心设计导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课上,要尽可能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生成教学问题。生成的问题越有效,教学就越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越好。二要善于激疑,引导—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生成教学问题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让个性化的方案充分展示,这时就可能产生教学预设不到的情形—有效生成!这也是学生智慧的有机展示:三要明确目标任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教师可根据方案的个数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明确每个小组要完成探究问题的方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四要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后,让每个小组将本组的合作探究经历及成果充分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做评委并进行质疑,以期达到相互交流、学习之目的。五要适时点评——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深入进行。教师点评引导体现在方案的归纳与简析上,体现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学生成功之处或者疑惑之处,给予肯定、鼓励或者点拨。对于超出预设的问题,教师要慎重对待,不能当即解决的,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网络查询、图书室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实验室验证等,不可贸然得出错或者对的结论。 对于课堂教学,我坚持学思并重,避免简单机械的教学重复,反思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做法,不断在反思中提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 对于教学反思,包括三个方面: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是针对将要进行的教学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包括课程内容的难度、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育技术的运用等。课中反思是针对当前的教学过程本身进行的反思,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等。课后反思是针对已完成的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价、对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等。也就是说,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反思,要在不断反思中改进和提升教学水平。 |